11月23日下午,吉林省机械学科规划研讨会在南岭校区逸夫机械材料馆802会议室举行。来自东三省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紧紧围绕吉林“六新产业”发展布局,系统谋划机械学科“十五五”发展路径,共同擘画全省机械学科高质量发展新蓝图。
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岳洪浩;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于天彪;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马广义;长春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郝兆鹏;吉林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张然,丝瓜视频
院长吴文征、副院长陈传海;吉林省兄弟高校机械学院领导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。会议由陈传海主持。

张然在致辞中从国家战略和吉林全面振兴的大局出发,研判了机械学科的发展方向,同时建议机械学科加强与人工智能、新材料、先进控制、生物医学等交叉融合,在智能制造、智能运维、仿生制造、脑机接口等前沿方向超前布局;同时依托一汽集团、长光卫星、中车长客等龙头企业,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,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,为吉林“六新产业”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。

岳洪浩以“高端装备与原创引领”为题,介绍了哈工大在航天器结构、超精密加工等领域成果,归纳四大科研板块构建技术供给体系。他提出高校应从“跟随工程”转向“引领创新”,为东北“六新产业”供技术支撑;人才培养上,强调统筹教科研,通过“联合实验室+工程硕博士+企业协同”模式,培育复合型人才。

于天彪从东北大学百年发展历程出发,回顾了机械学科在机械工程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领域支撑国家工业化的重要贡献,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平台建设、高层次人才队伍培育、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总体布局,重点就如何在新一轮“双一流”建设中突出“机械+能源动力+汽车工程”的优势组合,更好服务辽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作了分享。

马广义以“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”为题,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依托未来技术学院围绕“通识基础—专业基础—专业拓展—工程创新”四个层级,建立“四层递进式”实践教学体系,实现教科研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,打造“AI+智能制造工程”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经验。

吴文征介绍了吉林大学服务吉林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、轨道交通、航空航天等“六新产业”方面发挥支撑作用的情况,并指出,学院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,围绕吉林“六新产业”关键环节统筹布局,进一步加强机械与人工智能、新材料、生命健康等学科交叉,进一步完善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,探索“项目制+导师制+企业导师制”等育人模式,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支撑“六新产业”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。

圆桌研讨和自由交流环节中,与会专家围绕“AI时代机械学科的机遇与挑战”“青年教师成长路径”“东北地区机械学科协同发展”“服务‘六新产业’的校企合作模式”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。


本次会议紧扣“六新产业”发展需求,在学科定位、平台与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创新和区域协同机制等方面形成了重要共识和务实举措,为全省机械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。与会专家表示,将以本次研讨会为新起点,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,深化战略协同和资源共享,推动机械学科在服务吉林“六新产业”和东北全面振兴中实现更大突破,为建设教育强省、科技强省、制造强省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