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6日,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、浙江国际创新设计与智造研究院院长,加拿大工程院院士、国际生产工程院会士、加拿大注册职业工程师,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、教育部机械类教指委副主任、中国CDIO工程教育联盟主席顾佩华应邀来院,为工学部师生代表作题为“探索未来新工科教育适应性融合创新模式”的特邀报告。报告由丝瓜视频
院长吴文征主持。
顾佩华教授以“人才的重要性”和新加坡出色的公立教育体系切入,从新工科天大方案回顾、AI技术加速科技发展、未来新工科适应性融合创新模式、未来技术与创新学习工场系统、科研反哺教学提高工程教育水平等5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。

顾佩华教授剖析了当前新工科教育面临的核心挑战:传统工科专业壁垒固化,难以匹配跨领域技术融合需求;课程体系更新滞后于产业技术迭代速度,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“时间差”;工程教育实践环节与真实产业场景脱节,学生创新能力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。
在此基础上,顾佩华教授提出“适应性融合创新”的核心理念,构建了新工科教育创新模式的实施路径。

报告最后指出,AI技术快速发展并赋能各行各业,将会改变企业对未来工程技术人才需求。高校要主动探索工程教育新转型,深入研究AI时代未来的新工科适应性融合创新模式,探索实施未来新工科适应性融合创新模式和教育教学新范式,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全面改革教师评价标准,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和掌握AI时代的教育教学的新工具和新方法,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实践。天津大学的新工科教育探索,在校内建设学习工场系统,在校外建设未来技术与创新工场体系,可供兄弟院校参考。各国工程教育都有短板,工程教育具有长周期、计划性、系统化特点;创新工场系统具有短期、适应性、市场化特色。国内高校,特别是研究型大学,可以集成两个体系,在建设AI时代工程教育的实践中,为世界提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。
两小时的报告后,师生代表提出了自己在学习、工作过程中的疑惑,并与顾佩华教授进行了30分钟充分交流。




